喝茶去浮躁,这些雅事自怡也悦人

喝茶去浮躁,这些雅事自怡也悦人

14阅读 2019-02-16 02:01 文化


喝茶,难得一颗清淡的心,人们把喝茶比喻为修行,或是喝茶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。出于修养身心、找回宁静的愿景,人们把喝茶与禅联系到了一起。


桌台上放置一方木鱼、一块拓片、几卷经书,或将品茶之地置于自然天地间,无论晴雨,不管春秋,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,回归本真,找到最初的自己。




抄经书



浮躁是现代人的通病,也是品茶时的忌讳。常看朋友圈有茶人会到山里的寺庙走一走,跪在蒲团上诵读佛经,伴着庄严的佛像和焚烧的香烟,仿佛一颗心就变得莫名的虔诚,瞬间忘记所有烦恼。不管你信佛与否,佛经里所蕴含的智慧总给人一种神奇的魔力,指引人们在浮华尘世中开辟一块心灵净土,重新寻回内心的平静。



古今的茶文化似乎离不开“禅”,且不说是虔诚还是装模作样,但其关联性为很多文人雅士和爱茶人开辟了新的精神归宿的空间,至少让人们愿意去了解、学习其中的智慧。当然,我们无法每日到寺庙打坐、诵经,却可以从执笔抄经开始,一点一点驱除浮躁。这样是为何茶界里流行手抄心经这一现象。别说茶界,就连娱乐圈明星也乐此不疲。


抄经已经成为很多人怡情养性、修身自省的生活方式,即使身处红尘,也能借经书中的佛法智慧,消散内心多余的杂念和烦恼,感受平淡温和的美好。



《金刚经》云: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”品茶,可以是修心的一种,在一杯又一杯茶汤中彻悟禅意,让我们不为表象迷惑,及早抵达懂茶的境界。


《心经》云:“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。一切随缘,一生随缘,方得自在。”茶有佛性,尤如碧云净水,几盏下腹,心头便了无闲事。所以修行之人总喜欢将日子浸泡在茶中,抛弃杂念,证悟菩提心。



有人说,那些发抄经照片的人多半为了装,但抄经并不意味着要懂佛,甚至你不必深入了解经文的意思。它的基础是一种精神专注的行为,一种践行在纸笔之间的修为,一种行动于手中的禅意。就如喝茶,在不懂中去品味每一个细节,喝多了,自然也懂了。


抄经的经文是固定的,而字的浓淡、力度等确是无穷的。从固定的规则中衍生无穷的变化,这是佛语中万化的境界。而泡茶,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不同,也会造就不同的效果。

玩拓片


从古至今,茶道早已脱离单纯的啜饮范围,逐渐演化成人与茶的一种精神交流行为。茶与书画的关联,正是沿袭传统的笔墨规律,把茶作为一种物质媒介提升为艺术层面的表现形式,将之转换为茶的表现形式。


在“茶系书画”里,茶水在纸面上的流动以形成不同的形态,代替了品茶时不同的味觉变化,在图式上呈现的是茶痕形迹,在含义中则隐喻闻香雅韵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。茶与水,茶与墨,茶与笔,茶与纸,单一与重叠,扩散与收敛,为品茶的身体行为注入精神性的暗喻。这就是为何文人墨客、艺术家与茶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贴合气质。


品茶论道,最舒适的场景莫过于几位友人沏上好茶,谈天说地。遇到志趣相投的人,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。而席间相称的摆设、器物如果带有时光的温润之色,能让人身心柔软,卸下防备,还能增加古朴之味,烘托品茶的宁静感。这些器物里,有年代久远的残砖断瓦,也就自然而然和拓片搭上边了。


拓片,指将碑文石刻、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、图案拓下来的纸片。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,是使用宣纸和墨汁,将碑文、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,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。形象地说,拓片是从原物直接“打印”下来的,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。除了有凹凸纹饰的器物外,甲骨文字、铜器铭文、碑刻、墓志铭、古钱币、画像砖、画像石等,都广泛使用这种办法记录。


近年来,拓片市场与书画市场此消彼长,许多过去钟情于书画的茶人开始玩拓片了,向来曲高和寡的拓片收藏也开始火了,不少拓片价格由之前的几十元、几百元一帧,变为近年上千元、上万元,甚至几十万元一帧。


清 赵之谦为镜山篆寿山芙蓉石古兽钮对章  印蜕及拓片



玩拓片,是茶人另一种表达翰墨情怀的方式。拓片种类里,有瓦当、有旧砖、有残碑、有泉范,杂七杂八,拓片上不外乎说些所拓物件的来龙去脉之类,写得却是古意盎然,清雅脱俗。玩拓片的乐趣,除了拓本身,题跋也算是一大乐子,尤其是在老拓片旁边写满的题跋。


想来从前茶人便是喜欢这样的静乐之趣,慢悠悠细细把玩手中的古物,得益于慢节奏的生活状态,做拓片便是这样一个讲究的手工活儿,心静手敏,做好一份,器物铭文图样跃然纸上,纤毫毕现,妙趣横生。而平时,找些残碑、瓦当之物,养养菖蒲,写写画画,闲暇之际,在书房折腾半天,亲手拓上几份送朋友,意思不尽相同,自娱却也悦人。大抵,这算是一种难得的腔调吧。




造茶境


古有武陵人误入桃花源寻得世外天堂,今有茶人游山玩水偶得一吃茶好地。古人饮茶注重六境:择茶、选水、佳人、配具、环境和饮者的修养,其核心都在把握一个”品”字,十分强调饮茶者的意境,故有”三得”之说:得趣、得神、得味。品茶亦是修禅,无论在喧嚣红尘,还是处寂静山林,都可以成为修行道场。克制欲望,摒除纷扰,在都市里又何尝容易做到?于是,就有了茶空间、茶席造境的创作。


茶空间是茶人展现梦想的舞台,其精髓在于意境,茶为意,空间为境,茶空间是器物、自然、茶人、饰品、空间、陈设等综合承载品,是人心所向的意境。那么,又如何营造这种意境?



“唯能立意,方能造境。”有明确的立意,才能成功造境。比如禅意思想影响下的造境,文人思想下的造境。意境皆在虚与实之间,在满足饮茶活动功能需要的同时又能富含中国传统审美情趣,可以使人们在其间品茶之时,与茶室空间产生情景交融、虚实相生之感,在这种意境空间之中品茶、思考,更好地将自身融入品茶活动之中。



例如,田园式的茶空间主要是把自然的要素运用在茶空间上,让茶与自然相互呼应。在竹林造景间喝茶,就像在山中喝茶,在灯光下,仿田园山居的格栅与竹林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,如果再加一些石木元素,更能有“悠然见南山”的意境。在山野里喝茶未尝不是与自然亲近的好机会。劳作后歇息,吃着茶点喝着茶,疲劳渐消。


又或是仿古来陈设一段曲水流觞,另一番味道,鱼追着流动的茶杯,灵动的茶空间让喝茶这件事变得活泼了起来。如果再把中式建筑的元素的梅花窗加入到茶空间设计中来,有没有种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感觉呢?



大到天地之间,小到一方茶席,皆可造境。即便没有固定的茶室,只要一只托盘一地草席,器具在茶人指间指挥若定地铺展开来,加以再日常的生活场域都能点化出些许茶味来。


很多人向往日本茶道的意境,而复制符号表象的景观。然而造景容易造境难,非得常日与茶独处才能活出自己独立的茶域,设计师只能创造景而不能帮业主创造境。少了主人在现实空间中生活的轨迹,再成功的造景都无法进一步衍生出情境。与其说营造一种意境,更是表达主人或是事茶者的心境。

编辑 / 初空   图片 /本刊图片库

上一页:爱茶的女子,气质都带着茶香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